梅始以花聞天下,約在西漢初葉。梅已在華西各域作城市綠化樹種應用了。
漢、晉至南北朝,可稱我國栽培梅花初盛時期。至隋、唐、五代,梅花栽培漸盛,此際梅花品種;而在四川,則硃砂型脫穎而出,當時稱為“紅梅”。唐代恐始有屬綠萼型之“綠萼梅”。
宋元400年(960~1368)是古代栽培梅花的興盛時期,形成了一段藝梅的高潮。宋代詠梅有很多詩人詠梅,像是蘇軾、王安石、陸游、楊萬里等。梅花見重於宋代和畫藝大有關聯。
至元代王冕,更以《墨梅》詩、畫聞名於世。由於文學繪化創作的興盛,也就更助長了藝梅之風。宋元之際,梅花類型與品種大增。
明、清時是藝梅昌盛時期,明王像晉著《群芳譜》列記了19個梅花品種。 《花鏡》中記述了21個品種。明朝已發展了藝梅、賞梅勝地,如南京梅花山、蘇州之光福、杭州之西溪等。

辛亥革命後,藝梅事業又有新的發展,品種續有增多。各地私家園林在國內蒐集不少品種,曾勉 教授發表梅花專刊,這是標誌科學整理梅花品種的里程碑。
50年代後梅花栽培的規模與技藝均有迅猛發展,品種也大增,並系統開展全國梅花品種調查研究,開始梅花引種馴化與雜交育種等研究。
至元代王冕,更以《墨梅》詩、畫聞名於世。由於文學繪化創作的興盛,也就更助長了藝梅之風。宋元之際,梅花類型與品種大增。
明、清時是藝梅昌盛時期,明王像晉著《群芳譜》列記了19個梅花品種。 《花鏡》中記述了21個品種。明朝已發展了藝梅、賞梅勝地,如南京梅花山、蘇州之光福、杭州之西溪等。
辛亥革命後,藝梅事業又有新的發展,品種續有增多。各地私家園林在國內蒐集不少品種,
資料來源:修改自互動百科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