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1年7月23日

梅的歷史

    古代先民採集野梅,主要係加工食品或祭祀之用。在長期的馴化栽培過程中,出現了複瓣、重瓣、臺閣等變異,有人嫁接繁殖,就育成了專供觀賞的新品種。這就是花梅(梅花)從果梅(梅子)中分化而出的來龍去脈。

梅始以花聞天下,約在西漢初葉。梅已在華西各域作城市綠化樹種應用了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梅
        
漢、晉至南北朝,可稱我國栽培梅花初盛時期。至隋、唐、五代,梅花栽培漸盛,此際梅花品種;而在四川,則硃砂型脫穎而出,當時稱為紅梅唐代恐始有屬綠萼型之綠萼梅
        宋元400年(9601368)是古代栽培梅花的興盛時期,形成了一段藝梅的高潮。宋代詠梅有很多詩人詠梅,像是蘇軾、王安石、陸游、楊萬里等。梅花見重於宋代和畫藝大有關聯。
        至元代王冕,更以《墨梅》詩、畫聞名於世。由於文學繪化創作的興盛,也就更助長了藝梅之風。宋元之際,梅花類型與品種大增。
        明、清時是藝梅昌盛時期,明王像晉著《群芳譜》列記了19個梅花品種。 《花鏡》中記述了21個品種明朝已發展了藝梅、賞梅勝地,如南京梅花山、蘇州之光福、杭州之西溪等。 
梅
        辛亥革命後,藝梅事業又有新的發展,品種續有增多。各地私家園林在國內蒐集不少品種,曾勉教授發表梅花專刊,這是標誌科學整理梅花品種的里程碑。 
         50年代後梅花栽培的規模與技藝均有迅猛發展,品種也大增,並系統開展全國梅花品種調查研究,開始梅花引種馴化與雜交育種等研究。
資料來源:修改自互動百科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